清朝的闭关政策是如何产生的?闭关政策的目的

明清历史时间: 04-19 阅读: 评论: | 小编:谋历史网 - Www.50035.Net
谋历史网:专业的历史知识平台 QQ:7384656

  为了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要善于向世界各国学习,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为我所用。林彪、“四人帮”推行闭关自守、锁国愚民的政策,给学习外国先进经验的正确主张扣上“卖国主义”、“洋奴哲学”的帽子,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

  闭关政策不是林彪、“四人帮”的发明。清朝统治者在和外国资本主义接触的早期,就曾禁止和限制中国人民和世界交往,使中国人民耳目闭塞,不能向先进国家学习,已经落后的中国因此更加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这是无情的历史事实。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遭受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人民群众长期生活在苦难之中。历史的教训记忆犹新。回顾当年闭关政策的历史,分析它产生的根源和造成的危害,对于肃清林彪、“四人帮”的流毒,学习各国的长处,是很有意义的。

  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的频繁交往,是资本主义兴起以后的历史现象。当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候,中国还是一个封建社会,处在满族建立的清王朝的统治下。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作出过伟大的贡献。但是,进入封建社会后期以后,发展趋于停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死气沉沉,封建统治阶级抱残守缺,夜郎自大,固步自封,自命为“天朝上国”,不肯睁眼看看汹涌澎湃的世界历史前进的潮流。对于西方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深闭固拒,竭力限制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在清朝廷的闭关锁国政策下,即使是当时最先进的中国人,也不可能正确了解世界的形势和日益临近的资本主义侵略的严重性。反动、落后的闭关政策带来了严重的恶果,几个世代的中国人民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从根本上说,闭关政策是落后的封建经济产物。中国封建的经济结构是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的强固结合。亿万农民分散地生活在经济上自给自足、政治上被封建宗法制绳索束缚起来的农村中。无数个村庄、集镇和城市互相隔离,没有和周围广阔世界进行频繁联系的必要与可能。在落后闭塞的经济基础上,产生了因循守旧、虚矫自大、闭关自守的思想。18世纪末,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一封书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国际贸易和交往中的这种闭关自守、夜郎自大的思想,正是当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反映。

  清朝廷顽固地坚持闭关政策,还由于它和广大人民群众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在同样是封建自然经济的条件下,当国家比较强盛、政府和人民的矛盾比较缓和的时候,封建统治者对周围国家也可以采取比较开放、比较友好的态度。如汉唐盛世,中外交往频繁,沿着著名的丝绸之路,中国和西方的经济文化得以交流。在明初,郑和率领的庞大航海队屡次前往东南亚、西亚,远达非洲海岸。有信心的强者不害怕异国的新事物,只有虚弱者才对之忧心忡仲。鲁迅先生说:“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1)”18世纪后期,中国封建社会已处于“衰弊陵夷之际”,人民群众的抗清起义风起云涌,清朝廷由盛转衰,显了它的腐朽性、虚弱性。它不了解世界的发展,不了解外国资主义的性质和活动方式,当然也不会有对付资本主义侵略的正策略。只是神经衰弱地以为,这一外来的异己势力如果和人民群众接触,将会加强反政府的力量,引起新的骚动。正像马克思所说:“推动这个新的王朝实行这种政策的更主要的原因,是它害怕外国人会支持很多的中国人在中国被鞑靼人征服以后大约最初半个世纪里所怀抱的不满情绪。由于这种原因,外国人才被禁止同中国人有任何来往。(2)”清朝政府构筑了一道隔绝中外的堤墙,以为任凭堤墙之外时局变幻,风雷激荡,自己还可以关上“天朝”的大门,不闻不问,高枕无忧。历史的发展粉碎了这一幻想。事实上,它只是糊起了一堵薄薄的纸墙,被外国侵略者一戳即破。

  清朝廷的闭关政策,一方面限制中国人民出海贸易,或在外国侨居,禁止许多种货物出口,另一方面,对来华的外国人也作了种种苛细而不必要的限制和防范。

谋历史网:专业的历史知识平台 QQ:738465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谋历史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谋历史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