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徐鸿儒起义的社会背景、爆发的经过及结局

明清历史时间: 04-12 阅读: 评论: | 小编:谋历史网 - Www.50035.Net
谋历史网:专业的历史知识平台 QQ:7384656

  起义爆发的社会背景

  明朝末年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都频频发生,自然灾害比如崇祯大旱造成许多地区颗粒无收,许多民众流离失所,大量流民的产生,自然会引起社会不会要的麻烦。此时土地集中越来越严重,更是加剧了民众不满的情绪,高居朝堂之上的皇帝除了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勤于政事以外,明朝自嘉靖皇帝以来就很少有勤政爱民的明君英主出现了,正所谓“上有所好 下必甚焉 上有不好 下必效焉。”,皇帝如此,大臣更为甚之,党阀之争,东林党与阉党、浙党势如水火,地方官员更是趁此机会大行受贿之风,民间疾苦很难上达天听,朝廷上下还在做着纸醉金迷的春秋大梦,殊不知此时民怨四起,整个明朝就犹如一个随时爆炸的气球,只等一根银针即可让民众不满情绪瞬间迸发出来。徐鸿儒领导的这次起义即使在这种背景下爆发的。

  徐鸿儒与白莲教的传播

  徐鸿儒,出生于明朝末年,山东籍贯,早年参加过白莲教,对于白莲教中所宣扬的东西深信不疑,此时明朝的腐朽统治已经引来百姓的不满,徐鸿儒利用白莲教中宗教思想,劝说受苦的民众入教,由于此时明朝天灾人祸频发,受苦民众只有将个人情感寄托于宗教的幻想中,一时间入教者甚众,被多地教众选为首领。明朝末年中国的黄河流域土地集中越来越严重,加之朝廷加派各种饷银,民众已经被逼到无路可退的地步,不满的情绪不断地被传播并被酝酿开来,1622年五月由于叛徒告密,徐鸿儒原定于八月的起义,提前三个月于五月揭竿而起。一时声势浩大引起了大明朝廷的重视,急忙派出明军予以围剿。

  起义爆发的大致过程及其结局

  由于徐鸿儒秘密传教二十余年,积累了相当多的教众,1622年徐鸿儒宣布其以后许多农民变卖田产来投奔起义军,壮大了起义军的队伍,该起义军以头缠红巾为标志,通过宗教思想来控制起义军,其意义爆发就先后攻占了郓城、邹县、膝县、曲阜等地,声势浩大,为稳定局面徐鸿儒践祚登基为帝,自称中兴福烈帝,改元为大成兴胜,授予官职,设置机构。一个起义军政权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但由于农民起义军准备有些仓促,准备不足,加之力量分散,平时又没有受过系统训练等多重原因。徐鸿儒领导的起义军最终被镇压下去,徐鸿儒全家也因此被杀,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就这么凄惨的尘封在历史的档案中。

谋历史网:专业的历史知识平台 QQ:738465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谋历史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谋历史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