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区别

秦汉历史时间: 03-20 阅读: 评论: | 小编:谋历史网 - Www.50035.Net
谋历史网:专业的历史知识平台 QQ:7384656

  秦汉时期有两个伟大的帝王,一个是统一六国结束纷争的秦始皇,另外一个则是将大汉王朝推向鼎盛的汉武帝。这两个皇帝都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秦始皇可以说奠定了中国2000年的封建王朝的基本架构,很多思想和机构影响至今,而汉武帝则再次实现了秦朝对南方的统治,同时将西域各国纳入统治范围。

  而巧合的是两个皇帝做了都做了一件事情,虽然内容不同,但是目标却相同,秦始皇做的是焚书坑儒,汉武帝做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首先来看看焚书坑儒,相信绝大多数人对焚书坑儒都非常的熟悉,虽然对于坑的是不是儒生还存在争议,但是这件事情是确凿无疑的。事情的起因是这样,西周建立以后实行分封制,就是有功的大臣和王子都被分封成诸侯国,后来由于周王朝的实力衰弱,因此就有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纷争,最终强大的秦国再次实现了王朝的统一。

  在统一了六国以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李斯认为天下纷争就是因为实行分封制,只有废除分封制才能杜绝此类的事情发生,于是秦始皇就定下了郡县制。但是分封制实行了1000多年,而且周礼的影响非常大,于是到了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在秦始皇于咸阳宫举行的宫廷大宴上,又发生了一场师古还是师今的争论,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

  李斯作为郡县制的倡导者,当然极力反对,于是李斯就上书秦始皇要求焚书: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于是就有了焚书事件,至于说坑儒则是因为方士为秦始皇求长生不老仙丹失败,商量逃跑,被秦始皇知晓以后,下令抓了方士并坑杀,其中有不少儒生,于是就有了坑儒。

  这是秦始皇时期的焚书坑儒,那么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怎么回事呢?

  秦朝二世而亡,取代秦朝的是汉朝,汉朝延续了很多秦朝时候的政策,最开始立国的时候,百废待兴,当然老百姓也非常的穷困,于是汉高祖采取了无为而治的策略,让老百姓休养生息,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学说,刘邦本人也不喜欢儒家的学说。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汉朝的国力逐渐强盛,汉惠帝废《挟书律》,使诸子学说复苏,其中儒、道两家影响较大。国家的主流学说思想也由道家往儒家转变,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无为而治的思想非常不符合汉武帝好大喜功的性格,而儒家的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与汉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

  于是在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建议:凡是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的各家学说,都要从博士官学中排除出去。汉武帝对儒家思想非常赞同,于是就执行了该政策,虽然其中也遭到反对,但最终汉武帝还是推行下去,儒家成为了此后两千年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雄才大略如汉武帝、秦始皇都会推行这样一些政策呢?百家争鸣不是很好吗?说不定还能碰撞出更好跟更有利于国家的思想呢。

  对于现代人来说,百家争鸣当然是好的,而且社会也需要百家争鸣,但是对于当时的统治者来说,在大一统王朝下,百家争鸣无疑会对皇帝的中央集权统治造成很大的困扰。

  秦始皇为什么会焚书,不就是因为有博士要求恢复分封吗?因为有这些制度的记载,所以才会博士要求复古,如果没有这些书的存在,那么这些人就不会有其他想法,更加有利于统治。

  同样的汉武帝也面临同样的处境,汉惠帝废《挟书律》,百家开始复苏,随着国力的强盛,很多有学问的人都会研究这些学说,仅仅是道家和儒家的争吵还好,万一又蹦出其他家,比如墨家的非爱兼攻的思想,对于汉武帝来说是个非常大的挑战。

  而儒家学说已经不是春秋孔子时期的那个纯粹的学说了,而是杂糅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的一些学说,更有利于皇帝的中央集权统治。

  其实不管是焚书坑儒还是摆出百家,本质上都是为了维护皇帝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后世的王朝对儒家也有所改造,后来延伸出了三纲五常等思想,也是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到了清朝出现了文字狱,也是这样的一个思想。

谋历史网:专业的历史知识平台 QQ:738465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谋历史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谋历史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小编推荐